輝煌不再何必死撐?最該完結的十大遊戲

每一個經典遊戲,都曾經有過其他遊戲無法比擬的偉大時刻,有些遊戲已然輝煌不再。

有些遊戲試圖再現它最初在業界呼風喚雨的輝煌,但某些遊戲卻不知適可而止。

最終它們的某些作品跌落谷底,續作卻又一代又一代地闖入玩家的視野。讓曾經的狂熱追捧者也不禁懇求祈禱:高抬貴手吧,咱再也受不起這種折磨啦……接下來列出了十個不幸淪落至這般田地的遊戲系列。

 

10.《Tomb Raider

坦白講於今年發售的《Tomb Raider》完全是山寨之作,嚴重抄襲《Uncharted》毫無新意,所以勞拉和《Tomb Raider》系列也到了該歇歇的時候了吧?在之前的系列作品中,勞拉的歷史已經被篡改了多次。而現在,Crystal Dynamics似乎決定把這些內容整合進一個關於勞拉歷史的完整遊戲之中,以此為她的過去蓋棺定論。

雖然《Tomb Raider》已經出到了第十作,但我個人認為,當它在PS上推出二代的時候便已搖搖欲墜。之後的每一部續作都愈發缺乏創新,現在,勞拉差不多是時候收起她手中揮舞的雙槍,享受她富裕的提前退休生活了。

 

9.《Grand Theft Auto

很不幸,《Grand Theft Auto》系列在《San Andreas》達到了巔峰。而它的前輩們也都才華四溢。於是當Rockstar決定用《GTA 5》來取悅我們的時候,對即將到來的新作,人們便多少抱持了過高的期待。

《San Andreas》提供了複雜多樣的玩法,而《GTA 5》看起來反而退步許多,在某些方面變得十分受限。當然,新作即將降臨,但我覺得Rockstar差不多該開始考慮嘗試其他冒險了。

的確,四處閒逛,市民隨便揍、偷一堆車、發洩你每日的破壞欲,在早些日子裡的確充滿樂趣。但在出了十五部作品之後,這種消磨時間的方式也差不多令人厭倦了。這個系列只是變得不再顯眼,差不多到了俠盜獵車駛向夕陽,一路絕塵的時候了。而且不是像飛車黨那樣駕駛。

 

8.《Call Of Duty》

沒錯!《Call Of Duty》的粉絲們,這部作品已死!讓它安息吧!

這可能是目前遊戲殿堂裡最大的系列之一。這個系列在《Modern Warfare 4》推出前並不怎麼出名,那一作的多人遊戲模式打破了舊有陳規,並為在線聯機遊戲制定了新的基準。

現在,它又多出了《Black Ops 2》,渣的令人生厭。現在遊戲似乎是找了個荷李活導演來編織故事線,而事實上,故事的內容對遊戲來說太過龐大。而這幾代的遊戲體驗卻沒有什麼改進,這讓你感覺每年花3至4百元買的遊戲,垃圾到完全可以當作前代的DLC發行。

《Call Of Duty》系列如今在我看來就是個圈錢機器,而在它背後的人們要是還有半點良心,就該從這顆搖錢樹上撒手了。

 

7.《THE SIMS 》

夠了,真的夠了。

一個模仿真實生活的遊戲能讓我們假裝“被娛樂”多久?這才不有趣呢,甚至,很無聊!電子遊戲的核心,在於將你自身置於全新的世界之中,並探索難以想像的事物。所以,當你的任務變成做晚飯或者洗盤子的時候,那絕對是樂趣全無。不然,你玩什麼遊戲啊?你家裡不就有一大堆類似的雜物能自娛自樂麼!

老實說,可能我對這個遊戲有點藐視過頭。它一開始是個非常有趣的點子,構造一個家庭,而後創建你想要的生活環境。看著你的小人上班下班、建立社交甚至和其他小人們組成家庭。

但是這個遊戲卻發行了一大堆資料片,還不包括遊戲本身的兩次重製。模擬人生系列的確是生活在模擬的時間線上。支付賬單或者撲滅因為廚藝糟糕而引發的廚房火災還能繼續取悅我們多久?

此系列為何能在初代之後生存至今,讓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這可不是個遊戲,而是模擬版本的現實。

6.《Final Fantasy》

我有預感這部分我的想法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史詩般的遊戲大作近年來竟然淪落至斯。那個花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才屹立而起的金字招牌。

在2010年發行的《Final Fantasy XIV》,讓許多粉絲的下巴掉了一地,被這個糟糕到完全不配冠以《Final Fantasy》之名的垃圾遊戲嚇得目瞪口呆。

這個系列很難找出哪一作完全一無是處,但它的最新作卻不禁讓人心生疑惑,SE能否為它在《Final Fantasy XIV》上的滑鐵盧交出一份成功的答卷?

雖然還有待觀望,但我個人希望《Final Fantasy》能夠在2013年4月的新作發行後舉手投降,然後謝幕下場,以免這個名字日後被蒙上更多污點。

說起來有些難以啟齒,當那些出類拔萃的高水準遊戲開始走下坡的時候。開發者們應該多花點時間好好反思自身,並認真地考慮一下急流勇退。

 

 

5.《Pokemon》

對於90後的孩子們來說,《Pokemon》在那幾年裡令他們如痴如醉。集換卡片、電視動畫、劇場版……還有最重要的,Game Boy上的《Pokemon:紅》和《Pokemon:綠》。遊戲剛開始有大約一百五十種(譯者按:準確的說加上超夢有151種!)小巧時髦的寵物可供捕捉。在那些烈陽逼人的暑期,你花費了無數時間在乘車途中、被窩裡、沙發上摁動你的Game Boy,為了收集所有道場的徽章,以及更加宏偉的目標——集齊所有口袋妖怪而努力奮戰。而後推出的《Pokemon:金》和《Pokemon:銀》又將可收集的寵物種類增加了一百種。

可在那之後,如同所有流行一時的熱潮,它消退了。Game Boy被丟下吃灰而我們將興趣投向了其他作品。但這卻沒能阻止任天堂。它不遺餘力地壓榨著這個系列的剩餘價值,而遊戲本身已經擴展到了幾近荒謬的程度。

 

4.《Halo》

這位曾經偉大的遊戲鉅作應當接受自身的成功,然後邁向新的篇章。我說的是“曾經”偉大,雖然它現在光輝依舊,但《Halo》系列同某些遊戲一樣,可以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預見衰落的危險邊緣。說不定出到《Halo》的時候,它就已經躺在了當地遊戲店的折價販賣框裡。

這並非我們希望看見的情形。

《Halo》系列的遊戲質量和發行渠道讓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曾一度被所有人耳口相傳,甚至是每個XBOX擁有者不可或缺的遊戲之一。

可最近幾年,隨著《Halo:Reach》和《Halo 3:ODST》這些“不那麼《Halo》”的遊戲發行,在我看來卻似乎是發行商們做出的困獸之鬥,而它們卻未能滿足玩家們的需要。即便《Halo》系列的最新作四代得到了相當可觀的高度評價。

但我恐怕這將是《Halo》系列隕落的開始。

 

3.《Sonic》

自從有了那位意大利水管工對手,Sonic就無時無刻不生活在他的陰影之下。Sonic,對我來說在世嘉掛掉的時候就已經死了。Sonic一直是世嘉的招牌,當世嘉不再推出任何新主機的時候,Sonic也理應一同被埋葬。怎麼能指望世嘉的吉祥物在多平台上佔據一席之地?你沒看馬里奧是怎麼做的麼?

毫無疑問,Sonic曾經是個偉大的遊戲。我喜歡這個系列的所有作品,但隨著世嘉的轟然倒塌,流離失所的Sonic令人覺得廉價而虛偽。我完全不能容忍在任天堂Wii上推出的Sonic遊戲。

Sonic將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它正在刀鋒上行走,除了繼續對以前輕視的對象露出諂媚的微笑以外別無它法。我很抱歉,但Sonic應當昂首挺胸地走向遠方,後會無期。

 

2.《Metal Gear Solid

抱歉Snake。你的時代已經過去。

我們都曾熱愛潛入類游戲,把自己想像成James Bond之類的人物。踏雪無痕,殺敵無聲,把鑽通風管作為進入建築物的一大途徑。

Metal Gear Solid》是夢幻般的系列,環環相扣的劇情中從不缺乏壯烈甚至煽情。但到了現在,它也讓我們質疑,是否該到此為止?看起來Snake已經到了該用免費巴士卡去適應現代生活的時候,而整個故事接下來將如何展開也多多少少令人心存疑惑。

 

1.《Biohazard》

《Biohazard》曾是我心中隱含的激情。注意是“曾”。當我初次體驗它的時候,在那棟可怕的大樓裡,我愛上了這個遊戲。它俘獲了我的心。

而第二代遊戲甚至更加出色!這真的不僅僅只是發自內心的嚇人,還會讓你愛不釋手回頭再來。

可是接下來,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Biohazard 4》發行。

現在,我知道不少人會吐槽我峰迴路轉的表達,但那的確是《Biohazard》系列走上歧路的開始。那是終結的開始。過肩視角是其中最令人費解的事情。我需要的是懸疑恐怖,而不是《Call Of Duty》。雖然《Biohazard4》的確是個好遊戲,但它給人的感覺已經與它的前作們截然不同。之後推出的五代和六代更是讓事情變得糟糕透頂。

五代絕對是個災難,大部分劇情都發生在沙漠裡的烈日驕陽之下?對,CAPCOM你真是讓人毛骨悚然。在加上荒謬的街機風格,充滿爆炸的過場,這種品味在我看來都俗氣過頭了。六代也毫無改善,它雖然試圖讓玩家再度體會初代時發自內心的恐怖,但無論它怎麼做,都帶著CAPCOM困獸之鬥的惡臭。

所以,雖然我感到無比遺憾,但《Biohazard》系列必須在它繼續讓自身蒙羞之前歸於安眠。它必須意識到,無論它怎樣希望重現昔日的榮光,那些經典遊戲的要素,都無法在現今的遊戲體驗上重現。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TumblrShare on LinkedInEmail this to someonePrint this page

《The Last of Us Part II》成PS4史上最暢銷獨占遊戲

SONY宣布其近期發售的獨占遊戲《The Last of Us Part II》,在發售的72小時內賣出了超過400萬份,超過了此前由《Final Fantasy VII Remake》創下的最暢銷獨占遊戲的記錄。 頑皮狗的副總裁兼遊戲創意總監Neil Druc...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