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勝節來玩恐怖遊戲《The Park》

the-park
Funcom旗下第一人稱恐怖新作《The Park》即將發售(發行時間:2015年10月27日),不過和其他純粹“嚇人為樂”的恐怖遊戲不同,這款遊戲的背後,製作組希望能給玩家展示不一樣的教育意義。

《The Park》的創意總監Joel Bylos說:“做父母有時候十分辛苦。有時候厄運會降臨,然而你事先不知道不了解,猶如晴天霹靂一樣。我能想像當這樣的壞事發生時是什麼樣子。特別是對於一個單親母親來說,生活會十分艱難。”

the_park_2

這也正是《The Park》故事的開始。遊戲主角Lorraine是一位單親母親,有一天她在一座已經關門的公園弄丟了他的兒子Callum。Bylos用了一段15分鐘的展示視頻介紹了主要遊戲機制:Lorraine可以大聲呼喊Callum的名字,可以揀起傳單、事故報告和手電筒等物,還可以爬上任何公園遊樂設施。Lorraine的目標就是要找到他的兒子Callum。隨著遊戲不斷推進,Lorraine的呼喊聲也越來越嘶啞悲哀。

不過Lorraine在遊戲中扮演的角色遠不止一名為兒子殫精竭慮的母親那樣簡單。在探索公園的過程中,Lorraine會批判公園遊樂設施帶給人遠離現實的虛幻快樂,會對人生進行思考,會對自己的過去和對兒子的撫養方式進行反思。Lorraine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有缺點但立體飽滿的鮮明角色。

the_park_3

Bylos說:“完美的遊戲角色的確能夠吸引玩家,但有缺陷的角色才是最有趣的。我認為Lorraine就是個十分有意思的角色,她在性格方面有很多缺陷。”

在某個遊戲片段中,Lorraine談到了生下Callum後第一次抱起他的場景。她低頭望著襁褓中的兒子,心裡感慨:“這就是我的孩子?”Bylos說,自己的一些同事初為父母時也是這樣的心情。

“從小到大你都會聽別人說,孩子出生是一個多麼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間,是上天帶給人的奇蹟。如果你在自己孩子出世時沒有這樣的感覺,你就會莫名覺得內疚,特別是當母親在分娩時經受了很大痛苦後。”

Bylos對這種事情思考了很多。他有兩個女兒,一個2歲一個5歲,而他的妻子是一名兒童心理學家。從某種意義來說,《The Park》帶給人們的思考性正是啟發自Bylos自己的家庭生活,但《The Park》絕沒有在說教。《The Park》本質上還是一款恐怖遊戲。不過《The Park》並不是像其他恐怖一樣用血淋淋的場景嚇住玩家,也很少會突然嚇人一跳。遊戲中有一處遊樂設施叫“恐懼之屋”,玩家摸黑在其中探索時絕對會被突如其來的巨型老鼠模型嚇到。然而這樣的場景並非為了嚇人,只是為了模仿現實生活中的驚嚇屋。

the_park_5

因此Bylos很擔心不同於傳統恐怖遊戲的《The Park》是否能獲得成功。《The Park》最初是Funcom工作室的三個員工自己製作的內部技術演示,隨後他們用虛幻4引擎對其做出了改進。一名產品經理在試玩後決定將其商業化。如今《The Park》已經成功吸引了廣大恐怖遊戲愛好者的關注。

《The Park》將會於10月27日發售,正好與萬聖節應景。所以Bylos的擔心很快就會見分曉。至於他初為人父的艱辛,只能讓他自己承擔了。

“每個人都夢到過自己跌入深淵的時候”,Bylos說,“許多人會因為夢到從高處墜落而驚醒。所以我特別想利用遊戲給玩家帶來這樣的體驗。比如在探索’恐懼之屋’時,黑暗和恐懼向你襲來,你卻無能無力——這才是真正的恐懼感。”

the_park_6the_park_7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Share on TumblrShare on LinkedInEmail this to someonePrint this page

Square Enix AI研究員 : 未來游戲AI可為玩家調整方式

Square Enix遊戲AI研究員三宅陽一郎(Youichiro Miyake)認為未來如果想讓遊戲更加有趣更加豐富的話,需要在遊戲的群體性AI上實現一定的突破。 三宅陽一郎表示:“首先AI的技術必須要進行一次革新,而且根據近年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