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浮力腕帶

tec-wat

每年浮力背心都能防止上千人溺亡,但如果人們溺水時正好沒有穿背心,那就悲劇了。拋開浮力背心的作用來說,許多人會因為舒適、時尚或空間不夠等理由選擇不穿它們,因此Kingii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最小的充氣救生物作為替代。這款腕戴設備的目標人群是游泳運動員、衝浪者、海員和任何想要下水的人。

救生衣的充氣替代品面世約有一個世紀,這些設備與皮帶、背帶甚至是夾克衫融為了一體。Kingii的這款產品旨在吸引水上運動愛好者,該腕帶由裝入小袋子中的尼龍皮囊和一個裝有二氧化碳的氣缸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由一根腕帶連接在一起。拉動腕帶上的一個槓桿,腕帶上那亮橙色的皮囊就會一秒鼓起,讓使用者緊急懸浮起來。

除了皮囊之外,腕帶上還會發出求救哨聲,上面鈕扣大小的指南針能幫助溺水者找到上岸的方向。使用完之後,擁有者可將皮囊中的氣體放空,將其重新折疊起來,裝回袋中。裝入新的二氧化碳氣缸,就能再次使用。

Kingii的建立者Tom Agapiades說:“一場可預防的溺水事故奪走了我一位朋友的生命,從那以後我就致力於研發Kingii,作為一種重要的水中救援手段,希望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對於游泳初學者和任何年齡的游泳者來說,Kingii都是救生衣的完美替代品。現在,那些不想穿救生衣的人可以在毫無束縛的情況下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Kingii的眾籌項目於7月29日截止,目前籌集到的資金441336美元已遠遠超過原始目標6.5萬美元。前三百名支持者的獎勵包括一個早期版本的Kingii和兩個價值69美元的二氧化碳氣缸;出資1399美元的支持者可獲得20個Kingii和40個氣缸。若一切進展順利,包裹將於2015年9月出發。

E3 2015各大媒體評論獎

best-e3

已經過去的E3 2015可謂是精彩紛呈,而在展期落幕之後當然也是各家廠商開始細數旗下游戲獲得獎項的時刻,其中的重頭戲就是由超過38家大型遊戲媒體(包含GameSpot、IGN、Kotaku以及USA Today這些極具影響力的大型媒體)投票選出的媒體評論獎(Critics Awards)。根據今天公開的評選結果,由Bethesda遊戲工作室開發的RPG遊戲《Fallout 4》成為今年的最大贏家,在奪得“最佳展出遊戲”的同時,也囊括“最佳PC遊戲”和“最佳角色扮演遊戲”在內的兩項大獎。

Uncharted 4
而由Sony旗下Naughty Dog工作室開發的冒險遊戲《Uncharted 4: A Thief’s End》也收穫了“最佳主機遊戲”、“最佳動作冒險遊戲”和“圖形技術特別推薦獎”。值得一提的是,獲得提名的遊戲必須在E3現場實機可玩,所以我們並沒有在這份榜單中看到一些呼聲較高的其他遊戲。以下為今年E3媒體評論獎的完整獲獎名單,括號內為對應的開發團隊/發行商:

Fallout 4

最佳展出遊戲:《Fallout 4》(Bethesda Game Studios / Bethesda)
最佳原創遊戲:《Horizo​​n Zero Dawn》(Guerrilla Games / SCE)
最佳主機遊戲:《Uncharted 4: A Thief’s End》(Naughty Dog / SCE)
最佳掌機遊戲:《塞爾達傳說:三角力量英雄(The Legend Of Zelda: Tri Force Heroes)》(Nintendo)
最佳PC遊戲:《Fallout 4》(Bethesda Game Studios / Bethesda)
最佳硬件:Oculus Touch(Oculus VR)
最佳動作遊戲:《星球大戰:戰爭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DICE / EA)
最佳動作冒險遊戲:《Uncharted 4: A Thief’s End》(Naughty Dog / SCE)
最佳RPG遊戲:《Fallout 4》(Bethesda Game Studios / Bethesda)
最佳競速遊戲:《Need For Speed​​》(Ghost Games / EA)
最佳體育遊戲:《FIFA 16》(EA Canada / EA)
最佳家庭社交遊戲:《馬里奧製造(Super Mario Maker)》(Nintendo)
最佳在線多人遊戲:《星球大戰:戰爭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DICE / EA)
最佳獨立遊戲:《無人深空(No Man’s Sky)》(Hello Games / SCE)
圖形技術特別推薦獎:《Uncharted 4: A Thief’s End》(Naughty Dog / SCE)

《DooM》將保留系列恐怖元素

doom

《DooM》執行製作人Marty Stratton近日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公佈了本作的一些情報,本作的遊戲場景將會更加複雜,在保留系列恐怖元素的同時,將會引入更多的新細節。

Marty Stratton在採訪時表示:

“我們一直在說這句話,別讓自己過於嚴肅!我參與過《DooM 3》的開發,我也很喜歡它,不過它的問題在於風格過於死板,《DooM 1》和《DooM 2》兩款作品則帶點怪異的味道,有點像漫畫書,甚至以它們的風格來看也有點不成熟,不過這為我們開發新作提供了一些靈感。”

關於遊戲的場景,Marty表示新作要比《DooM 3》更加多元化,不過玩家也會在新作中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場景。同時,《DooM》新作也將會在同屏敵人數量方面帶給玩家驚喜。

當然,不變的是,玩家依舊可以在遊戲中見到到非常血腥殘忍的肢解場面,而藉助次世代主機的技能,《DooM》將在這一方面擁有更好的表現,甚至會讓人無法直視。

上年攻擊PSN、Live黑客組織Lizard Squad成員被判刑2年

Hack-Lizard-Squad
現年17歲的芬蘭黑客Julius Kivimak因涉嫌電腦犯罪已經受到超過50,700項指控。他曾經在去年聖誕假期作為知名黑客團隊Lizard Squad的核心成員之一,發起針對Sony PSN以及微軟Xbox LIVE網絡的連續DDoS攻擊,導致兩者連續2天停止服務,並且化名為賴安(Ryan)接受英國天空電視台的採訪。據悉,對於Julius Kivimak的指控包括竊取數據、重型支付欺詐、電信騷擾、其他欺詐相關的罪名和違法公司機密等等,最終當地法院判決他2年緩期徒刑,不需要坐牢,但是被要求參與到“對抗網絡犯罪”的活動中。

根據網絡安全員、前網絡安全記者Brian Krebs此前曝光的消息,Julius Kivimak曾在2013年被赫爾辛基警方逮捕,他被懷疑運行一個大型殭屍網絡,其中甚至包含6萬多台網絡服務器,他還擁有多個網絡化名,在此前被捕時擁有3000多張竊取來的信用卡。而此前在黑掉Sony和微軟的遊戲網絡之後,Lizard Squad曾遭到另一黑客組織Activist Revolution的反追踪,所有成員IP以及詳細情報被曝光。不過Li​​zard Squad組織的成員身份大多都還是迷,多為天才少年黑客,Julius Kivimak屬於比較高調的成員,曾經在社交網絡發布照片以及接受媒體採訪等。

Lizard Squad組織的一名核心成員Vinnie Omari於今年初在英國被捕,他與基韋瑪吉曾接受BBC的廣播採訪。Lizard Squad被稱為DDoS之王,依靠攻陷的家用互聯網路由器組成殭屍網絡發動攻擊,除了微軟和Sony之外,還攻陷過Jagex、暴雪、英雄聯盟等多個大型網絡遊戲平台。Lizard Squad曾提供一項名為Lizard Stresser的服務,允許普通人對任意目標發動DDoS攻擊,根據攻擊持續時間不同,收費價格為6至500美元不等,後期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收費提升到一小時50美元起。該組織一位成員曾表示,對Sony和微軟服務的攻擊是為了推廣Lizard Stresser。

《熱血高校:燃燒邊緣》故事背景公開

Crows-BE_Fami-shot

為興祝《熱血高校》25週年,本作將會改變成遊戲《熱血高校:燃燒邊緣》登陸PS4/PSV平台,將於今年冬季發售,遊戲類型為與題材相符的動作冒險類。

本作將以被稱為“烏鴉學校”的超不良學校鈴蘭男子高校為舞台,這裡聚集著一群好打架的不良學生,學校裡各派紛爭不斷,至今尚未有人能稱霸鈴蘭。在這一的學校中,講述了一名轉校生成為鈴蘭的霸權並以鈴蘭高校為中心挑戰武裝戰線、鳳仙學園與黑焚聯合最終成為街市的頂點的故事。

馬賽克專家?任天堂新主機NX機能差過PS4?

Nintendo NX
最近要說遊戲界最神秘的設備,那要數老任下一代的主機NX了。岩田聰以“說得太早人家會抄襲”為由,拒絕透露任何細節。不過至少在機能上,我們可以知道它應該無法與PS4Xbox One比較。

雖然不少人都盼著任天堂會突然“開竅”,推出一款機能上過得去的次世代主機。不過多個可靠的消息來源都已經先後指出,NX在主機性能上“不會和PS4之流直接競爭,這是絕對確定的”。甚至有人非常精確地表示,NX如果只論機能會是“完全體Wii U”。

其實這些爆料並不怎麼讓人驚訝,不如說任天堂如果要和Sony剛正面,那才讓人奇怪。不過這樣一來,我們就沒法期待能在NX上玩到現在的那些次世代遊戲了,看來任天堂新主機還是會以第一方IP為主。

那麼NX到底會是以什麼為賣點?至少到目前為止除了任天堂自己沒有別人知道。既然岩田聰對NX的創意那麼有信心,那我們不妨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Project Morpheus虛擬現實遊戲《The London Heist》Demo

The London Heist
SCE歐洲分部今天公佈了由Sony旗下Project Morpheus所研發的虛擬現實遊戲《The London Heist》Demo。


《The London Heist》將設定為PS4平台,由Sony倫敦的開發小組開發。這批截圖取材於在今年E3展會上名為“The Getaway”的遊戲Demo,重點展示了Sony在Project Morpheus上對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的進展,讓玩家目睹了虛擬環境下的汽車追逐大戰。

 

CAPCOM註冊了最新商標“Umbrella Corps”

CAPCOM Umbrella Corps

最近CAPCOM又有新動作了,一位員工Javier Ungria Lopez於昨日在OHMI的電子遊戲分類以官方身份註冊了“Umbrealla Coprs”的商標。“Umbrealla”正是《生化危機》中的保護傘公司,因此此舉動很有可能與《生化危機》新作有關。

目前這個商標的意義有幾種猜測:

①“Operation Raccoon City”新作

②整合“生化危機”產品的網站

③新的“生化危機”主題公園/活動

④“生化危機”系列的新分支

這不是CAPCOM第一次在這個網頁註冊商標,2014年2月份,同樣是Javier Ungria Lopez註冊了“Devil May Cry”,而在10個月後,CAPCOM公佈了近日剛剛發售的《Devil May Cry 4:特別版》。

《Horizon: Zero Dawn》要構造最經典女主角

Horizon
Guerrilla Games在今年E3上公佈了全新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Horizon: Zero Dawn》,並且展示了以PS4為平台的實機演示,包括Naughty Dog創意總監在內的台下觀眾紛紛為之感到震撼。

《Horizon: Zero Dawn》講述了整個世界遭遇變故,曾經輝煌的現代化都市化為廢墟,重回原始狀態的人類與新的統治者——智能機械生物戰鬥的故事。整個遊戲採用第三人稱背後視角,含有潛入要素,例如可以藏在草叢中緩慢接近敵人施以必殺等等。主人公和機械敵人的動作都十分流暢,充滿真實的觸感,給人以十分新鮮的遊戲感受。

主角是一名女獵手,名叫Aloy,似乎是被自己的部族放逐,於是她踏上了冒險成長的旅程,一路上遭遇了各種機械怪獸。遊戲導演Mathijs de Jonge 一心想要將她打造成為獨一無二的經典角色,她需要用智慧和隱蔽保證自己倖存。

Aloy一頭美麗紅發讓我們不禁想起了《玄天神劍》(Heavenly Sword女主角Nariko,當談到遊戲主角的創作靈感時,Mathijs de Jonge這是巧合,稱並沒有受到《玄天神劍》的啟發,只是單純想打造一個像《Alien: Isolation》中Ellen Ripley的女性英雄,獨立、冒險和剛強。

《Horizon: Zero Dawn》將作為獨佔遊戲登陸PS4,發售時間為2016年。

受《P.T.》啟發的《Allison Road》或將登次世代

Allison Road
根據外媒的報導,《Allison Road》作為一款粉絲來製作,向《P.T.》致敬的遊戲,將會登陸Steam平台。而本作的創始人Christian Kesler近日表示本作或考慮登陸次世代平台。

Christian Kesler接受採訪時稱,由他帶頭製作的《Allison Road》受到《P.T.》的影響很深,而且還有來自全球的很多粉絲都在一起通過遠程的方式來共同參與遊戲的開發工作。而他本人則計劃在年底推出一個PC版的Demo,完整遊戲預計在明年第三季度推出。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遊戲還將支持VR設備。

目前確認遊戲登陸的平台只有PC,不過Christian Kesler正在和Sony和微軟的獨立遊戲項目ID@Xbox進行討論,不過暫時還不能確認任何事情。

父母寵壞惹的禍,BB中毒太深手機不能離手

fun-baby
這個只有幾個月大的BB坐在地上玩手機。手機的亮光照在他身上,他笑得好開心。但當媽媽從他手上把手機拿走時,他竟拼死哭鬧,干脆躺在地上哭得呼天搶地。而當媽媽把手機還給他時,他的哭聲嘎然而止!還警惕地左右看看,是否還會有人再來搶他的手機。

激論:日廠商自甘墮落,一味只顧炒冷飯

japan-company-sucks

在N年前,日式遊戲佔據了遊戲界的主流,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縱觀當今遊戲界,日式遊戲的​​影響力遠不如當年,一些歐美大作已經佔據了遊戲市場的主導地位。

bloodborne
PS3時代開始,傳統日式遊戲作品的沒落有目共睹,致使PS4發布一年多來,波蘭人的《The Witcher 3》和毫無傳統日式遊戲影子的《Bloodborne》,成為PS4平台少數能夠拿得出手的優秀作品。那些經典的日式遊戲去哪裡了呢?

這兩款分別來自CD Project和From Software的遊戲獲得多家權威媒體的滿分評價,而Square Enix、Konami、Capcom、KOEI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公司去哪裡了呢?在PS2、PS3時代所賺來的錢,還在投資那些玩了十多年都沒有什麼大變化的老系列嗎?誠然,這是一種非常保險的做法,比如無雙系列,除了畫面之外,即便十幾年都沒有什麼根本性質的變化,但從永無止境的《三國無雙》換成《海賊無雙》《戰國無雙》《XX無雙》之後,又能吸引大批Fans了吧。

當Square Enix淪為手游大廠,當Konami的經典作品隨著製作人離開一個個失去光彩,當KOEI十幾年如一日的抱著《無雙》不願放手,當Capcom堅定的將冷飯一炒到底的時候,曾經毫不起眼的From Software以及一群“愣頭青”波蘭人創建的CD Project,已經取代了這些老牌的日系大廠。

那麼,日系遊戲為何越來越沒落?哪些原因促成了現在的這種局面呢?

人才凋零導致作品斷檔

縱觀時下的日系遊戲廠商,隨著小島秀夫離開Konami,真正有影響力的鬼才製作人已經非常稀缺,這與十多 ​​年前英才輩出的時代截然相反。而From Software為何會獲得成功?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宮崎英高和他製作的《Demon’s Souls》、《Dark Souls》以及《Bloodborne》三部作品的成功。

koji-igarashi
當五十嵐孝司離開Konami,《惡魔城》系列也隨之煙消雲散;當三上真司離開Capcom,《生化危機》系列也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當小島秀夫離開之後,未來的《Metal Gear》系列還能否成為Konami除《Winning Eleven》、《遊戲王》之外僅存的招牌作品呢?

有的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有疑問,Naughty Dog、CD Project、Rockstar Games貌似也沒什麼知名製作人,為什麼製作人的離開對日系廠商和遊戲的影響那麼鮮明呢?

我想這與日廠商與歐美遊戲歷史的發展有很大關係。日本遊戲廠商常常習慣將製作人推到台前,即便是後來居上的From Software也不例外。而歐美遊戲公司則大多以工作室或者團隊的形式出現,因此二者培養出來的Fans具有本質性差異。前者不僅對遊戲系列本身感興趣,同時還會將製作人與遊戲加以對應,比如提到小島秀夫,那你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是《Metal Gear》,而不是也擔任過製作人的《心跳回憶》。相比之下,後者則是單純向的對遊戲本身或者工作室感興趣,當主要製作人離開之後,只要這個工作室和遊戲系列還在,就不會出現玩家不買賬的情況。

The Evil Within
舉幾個例子,比如三上真司雖然不再製作《生化危機》,但當他製作的《The Evil Within》公佈之後,無論遊戲品質怎樣,依然受到了眾多Fans的期待。再比如近期在Kickstarter上,五十嵐孝司眾籌的《血跡:夜之儀式》,一方面是受《惡魔城》系列本身情懷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玩家對於五十嵐孝司親自操刀的認可。此外類似的情況還有E3上公佈的《莎木3》眾籌。試想,如果是筆者我發個消息說要眾籌做《惡魔城》、《莎木3》,大家會買嗎?

由此可見,日系遊戲的沒落與相關遊戲製作人的離開有著很大的關係,這些製作人離開原先的公司之後能夠獲得成功的並不多,一方面由於資金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玩家潛意識裡就已經給製作人確定了對應的遊戲系列,如果新作無法超越老作品,那麼失敗是必然的,比如三上真司的《The Evil Within》就是最好的例子。

技術落後無法滿足玩家需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遊戲業的下滑除了與人才凋零有關,老舊的遊戲開發模式與落後的遊戲引擎技術也逐漸讓日系遊戲廠商不堪重負。

相對於歐美同行來說,日本遊戲廠商在技術底蘊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同時又固執於“同一系列遊戲採用一個引擎”這樣的開發模式,進而使得整體的產出效率受到非常明顯的影響。關於這一點,其實總在強調“遊戲性”的任天堂就是最好的例子。

Silent-Hills

小島秀夫在將精力全部投入到FOX引擎開發之後,原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由其打造的《PES2014》、《Metal Gear Solid 5: Ground Zeroes》、《P.T.》也確實展示了FOX引擎的強大,然而原本希望將FOX引擎推廣到全世界範圍的Konami卻並未如願,除了自家遊戲基於其打造之外,其它遊戲公司似乎並沒興趣。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日系遊戲廠商對於遊戲引擎的開發始終持謹慎態度,這也導致了遊戲引擎技術的落後。

而歐美廠商則不同,他們抓住玩家的需求,利用強大的引擎作出高畫質遊戲,再將其中的收入投放到新引擎的研發當中,如此循環,歐美遊戲廠商既在遊戲上勝過了日系廠商,同時又在技術方面實現了全面領先,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狀態。

在遊戲玩家對遊戲畫面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並不否認遊戲性依然是一款遊戲的靈魂,但如果能夠做到遊戲性與畫面並存,那無疑是最好的,就像《The Witcher 3》。

冷飯一炒再炒無助於發展

經典遊戲越來越少,新作開發能力越來越差,日系遊戲廠商的境地也愈發窘迫,於是我們看到了“冷飯”。

近些年來,日系遊戲廠商最樂於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炒冷飯”,《生化危機》高清重製、《Final Fantasy 10》恨不得高清重製十遍,,致使大家聽到“高清重製”四個字就感到頭疼。比如小島秀夫離開Konami之後,我們很可能會在不久的未來看到《MGS》1、2、3 、4高清重製。

炒冷飯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了日本遊戲廠商的新作開發效率太差,另一方面也散發著黔驢技窮的味道。沉溺於PS2、PS3時代的輝煌,抱著老本啃到今天,當發現有幾個原本不起眼的“小屁孩兒”已然超越自己,扛起次世代一片天的時候,Konami、Capcom、Square Enix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無力去追趕這些年輕人了。

與日系廠商的炒冷飯相比,歐美廠商就很少採用這種手段。就拿那群製作《The Witcher 3》的波蘭人來說,每一作都是重頭再來,每一作都有更多新的要素,以致於在僅有3千萬歐元預算的情況下,《The Witcher 3》做到了近些年所有沙盒遊戲之大成,很多沙盒遊戲的要素都能夠在《The Witcher 3》中看到。當然與預算上億的《GTA》相比,《The Witcher 3》確實還有一定距離,但波蘭人這種不炒冷飯,敢於拿所有家當去砸一款作品的勇氣令人敬佩。

 

更多激論

Page 485 of 1,090« First...102030...483484485486487...490500510...L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