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 Feb - 20 - 2015 @ : 5:08 pm | Filled under:
遊戲綜合資訊 |
No comments
進入主機遊戲的新世代以來,一個現象就尤其值得注意:縱觀新主機發售這一年的表現,我們不難發現不僅在硬件上,甚至在遊戲軟件上我們都已經很難找到明顯的差異,簡單的說,採用了相同的架構以後,兩台遊戲主機都不可避免地同質化,以往遊戲廠商拉幫結派的陣營之爭反而成為兩家主機遊戲廠商第一方工作室赤膊上陣的單挑。獨佔最終成為這些主機廠商比拼第一方實力保證主機賣點的無奈之舉。而第三方呢,他們漸漸淡出了這種吃力不討好站隊,相繼舉起了跨平台的大旗。
從SFC時代開始,爭搶獨佔狙擊對手就已經是主機主機廠商的慣用手段,任天堂有馬里奧系列,世嘉在自己的MD遊戲機上也不甘示弱地推出了Sonic系列遊戲。在爭搶第三方廠商上面,雙方也是不甘示弱,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街頭霸王Ⅱ》,任天堂為SFC買走了8人版的獨佔權,但CAPCOM一年後就在MD上推出了12人初版《Dash》,世嘉還為此推出了六鍵手柄。
而到了Sony推出PS初代遊戲主機的時候,作為當時遊戲行業的新興勢力,Sony在爭奪獨佔遊戲上也就格外賣力些,其中核彈級的遊戲作品——《Final Fantasy 7》橫空降世,一舉奠定了Sony的勝局,儘管世嘉有《格蘭蒂亞》,任天堂有《塞爾達傳說》,但依然無法改變敗局。
而到了PS2世代,儘管機能不佔優勢,不過遊戲陣容一枝獨秀的情況下索尼甚至打出了“所有遊戲在此集結”的口號,期間雖然發生了CAPCOM的《生化危機 4》獨占任天堂的NGC這樣的風波,不過該作最終還是移植到PS2上。另一方面,作為剛剛進入電視遊戲市場的新人,微軟也憑藉《Halo》這樣的劃時代遊戲逐漸站穩了腳跟,而《Halo》系列也從此成為是Xbox系主機最大牌的獨占作品。
到了PS3和Xbox360時期,任天堂選擇退出主機性能之爭,憑藉主打體感的Wii憑藉意外打開了一個潛力巨大的休閒遊戲市場,成為銷量最大的遊戲主機。傳統遊戲則成為微軟和Sony兩家的戰場,憑藉著搶跑一年的先發優勢,Xbox 360迅速打開市場,並且《Halo 3》、《戰爭機器》等遊戲也奠定了微軟初期的領先地位, 《Final Fantasy 13》、《Devil May Cry 4》等日系遊戲來到Xbox平台也逐漸瓦解了Sony原本堅固的第三方獨佔遊戲陣容。微軟甚至意圖憑藉《藍龍》、《失落的奧德賽》這樣的日式RPG打開日本市場,可惜未能如願。
《Call Of Duty》系列、《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GTA4》等遊戲的DLC均曾被微軟簽下限時獨佔協議,也就是說其它平台的玩家起碼要眼巴巴看著Xbox玩家玩了好一陣子之後才能有機會享受到新的遊戲內容。
另一方面,Sony的PS3雖然先期發售不利,而且由於主機架構方面的原因導致開發難度較大,不過憑藉著《God Of War》、《Uncharted》、《小小大星球》、《Heavy Rain》這樣的優秀獨占作品逐漸扳回了劣勢。
《The Last Of Us》,PS平台獨佔鉅作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一系列獨占遊戲確實為PS3攢足了人氣,來自頑皮狗的《The Last Of Us》甚至成為PS平台不可不玩的領軍作品,極大地促進了後期PS主機的銷售。
而到了PS4和Xbox One的時期,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這種某款獨占第三方廠商的遊戲作品獨占於某平台的現象。甚至翻翻2014年稀疏的遊戲發售表,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遊戲廠商的“重製”、“HD復刻”類游戲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比例,而且第三方遊戲廠商越來越不願意將自己的遊戲作品限定於某款遊戲平台,反而更願意採取穩妥保守的跨平台戰略,獨佔也越來越不吃香。
《Call Of Duty》系列的DLC一直有Xbox平台限時獨佔的傳統
為什麼會這樣?大型3D遊戲的製作複雜程度越來越高是其中一個原因,例如動視的《Call Of Duty》系列。雖然《Call Of Duty》能夠每年都推出新作,幕後是Infinity Ward與Treyarch輪流開發的結果。而到了Xbox One和PS4的世代,遊戲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導致原本兩年的開發週期逐漸吃緊。所以我們在今日就看到了三個核心製作組開發《Call Of Duty》系列,Sledgehammer的《Advanced Warfare》就是這三年製作週期的產物。
至於微軟平台獨占的《Titanfall》,雖然遊戲採用了創新的機甲戰鬥系統,堪稱是去年最棒的FPS遊戲,可是因為獨占於Xbox平台和EA自家的Origin平台導致遊戲損失了相當一部分銷量,如果能推出PS版以及Steam版,相信游戲的銷量一定會再上一個台階。當然如果沒有微軟的聯機服務支持,這款遊戲的聯機潛力也不會挖掘得如此充分,另一方面,對於一款缺乏廣告支持的遊戲來說(對比Sony對《Destiny》獨佔級別的廣告宣傳) ,《Titanfall》的成績已經足夠優秀。
因為Xbox不能夠給《Titanfall》足夠的銷量支撐,所以續作將要跨平台推出也就不會讓人意外,值得惋惜的是Xbox最終還是失去了一款有足夠分量的獨占作品。
從今年來看,Xbox獨佔的重頭戲應該是《Halo 5》和《Rise Of Tomb Raider》,前者向來是Xbox獨占遊戲的代名詞,而後者據說是微軟提供了開發組相當程度的製作支持,所以不難理解為何當微軟宣布這款長期為跨平台遊戲系列的最新作品即將獨占於Xbox平台時玩家的驚訝反應,Square-Enix作為一家中級遊戲發行商,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獨自承擔起這樣一部作品的開發,只有依靠微軟輸血才能保證遊戲最終順利發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軟還將會是本作Xbox平台的發行商,足以見微軟參與程度之深。可以預見的是微軟雖然解釋《Rise Of Tomb Raider》只是“限時獨占”,但是該作結束獨占期之後只會是登陸PC平台,類似於《Ryse Son of Rome》和《Dead Rising》的跨平台模式。
而Sony方面,除了自家第一方的的遊戲陣容以外,其對於獨佔內容還有另外一層獨到的理解,也就是所謂的區域語言獨佔。在剛剛結束的台北電玩展上,跨平台遊戲《Metal Gear Solid 5 : The Phantom Pain》就曾宣布中文版將獨佔登陸PS平台,對於這樣一款有著超高人氣的遊戲來說,相信對玩家會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另外《Sleeping Dogs:決定版》、《The Evil Within》等跨平台遊戲的中文版也僅支持PS平台,不得不說Sony的這一招相當高明。
隨著第三方遊戲廠商越來越傾向於推出跨平台作品,曾經喧鬧一時的獨占之爭逐漸偃旗息鼓,成為第一方廠商尷尬的獨角戲。不過正是這些獨占遊戲造就了了這些遊戲機不同於其它主機的獨特價值,雖然獨占有爭議,但是不能否認它依然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甚至成為除價格以外遊戲機最大的成功因素,所以在2015年兩家遊戲廠商的獨占牌該怎麼打,獨角戲又該如何演下去?值得期待。